首页 信息
公开
机构设置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文件汇编 联系我们
社会
建设
社会体制 社会组织 法治社会 基层治理
公共服务 人才队伍 社会参与 信息化建设
政策
法规
社会建设文库
政策法规
新闻
中心
热点关注
社会研究
各区
动态
活动
专题
 
当前位置: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9-03
 

 

  一、问题的提出

  说起社会工作,在国人眼中,似乎是西方国家的“泊来品”。因为,社会工作在四方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而我国社会工作的真正起步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其实,社会工作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们的“民本”、“和谐”、“社会福利”理想。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是他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包括在根据地、国统区、解放区,积累了一系列社会工作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思想,特别是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我们开启新时期的社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有明显区别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带有明显的西方传统色彩,它强调个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由、权利、自我实现等等。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则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把个体放在整体中进行考察。这两种基本价值观的差异,必然给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带来矛盾和困惑,从而提醒我们必须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有关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探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有过论述。费孝通先生在1984年出版的《社会学概论》中指出:中国“社会工作就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应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民间和各种群众团体的力量)对群众的社会生活福利事业进行管理,其中特别是对丧失或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健全的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费孝通,1984年)这一阐述,强调了党和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卢谋华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社会工作》则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工作无论从社会方法、社会政策、社会行政及其他方面来论,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工作,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调整社会关系,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生活,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解决其中的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问题发生、弥补和增强社会成员社会功能的一项专业工作。”(卢谋华,1991年)

  有关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论述,尽管到目前为止,业界尚无统一定论,学界权威论及极少。但是,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质含义却有共同之处,即认为社会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尤其做帮助群众、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是一种专业,是一种助人的方法,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还是一种制度。(张高陵,2009年)

  

  二、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早在160年前,共产党的“祖师爷”马克思、恩格斯就在《神圣家族》一文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7年版人民出版社,第104页)这里讲的群众,就是今天所指的广大人民群众,其中主要是劳动者。列宁也指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他由此推断“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3页,第1卷第688页)列宁还说:“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23卷199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第53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上升为党的群众路线,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对此有过完整的论述和总结:“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到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他号召全党同志,“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同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130页)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工作者。他从青年时期起,就重视深入农村、工厂;在革命斗争中,从一个县、一个乡、一个区甚至一个根据地地了解情况,解决群众实际需要的各种问题。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比喻为“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比作“一朝分娩”。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大胆提出“反对本本主义”。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时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湖南、湖北,没有蒋介石、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毛泽东还认为,群众工作者“每天都是民众的老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同上,第523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我们是“进京赶考”,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加强群众工作,在全国成立了妇联、文联、青联、工商联、贫协会等社会工作机构,从而为中国社会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翻开党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历史。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不能丢。需要我们清晰认识的是,要根据时代、形势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探寻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这个新途径就是社会工作,这个新方法就是社会工作方法。

  

  三、服务基层群众、解决社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转型时期党的社会工作血脉之源、力量之基。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党的社会工作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为人民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国际公认为“经济奇迹”。但“奇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尤其令人关注。比如:

  一些地方的党政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出现和遇到了“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硬方法不顶用、软方法无法用”的尴尬局面;一些地方只会机械地通过满足物质利益的方式联系群众,缺乏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缺乏与群众的感情交流;一些地方党政干部“嫌贫爱富”、“傍大款”,忽视普通群众,只关心经济增长与所谓的“重大项目”,却不关心民生事业与公众的社会诉求。这些现象表明,在社会结构分化和重组的转型时期,群众工作方式需要创新,尤其要注重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挑战的实质是什么呢?是群众利益。当党和国家与群众利益一致时,党就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反之,党就成为群众的对立面,并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紧密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我们党在群众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面对新的挑战,党中央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出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去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国家民政部等1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理、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独特优势和专业能力,不断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社会问题的本领,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在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要有新突破,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重点扶持公益类非营利社会组织服务机构,使之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试行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支付。同时,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监察评估。

  ——加快探索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建设专业化水平。探索在公益类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以及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设置适应社会工作的专业岗位,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社会工作岗位。对现有社工专业人才开展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把手”的培训,各级党校应当开设社会工作课程。

  ——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领导和管理,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支持。

  ——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机构编制研究。政府重视社会工作人才,不是停留在口头表态或红头文件上,而应该落实到领导职责、资金支持和设施保障上。应坚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把社会工作发展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国家和省应抓紧出台统一的机构编制文件,形成社会工作发展的“尚方宝剑”,市、县党委部门应适应新形势,理顺体制,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落实到位。

  以上几个方面,仅仅表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突破口和重要环节,并非社会工作全部。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四、直接服务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功能作用

  当今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问题特别复杂。一些深层次、根本性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集中凸现。这些社会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发展领域、民生领域、精神领域、社会管理领域。在更加注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使社会工作在服务群众、解决社会问题大显身手,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

  第一,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改善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

  众所周知,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至今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数量庞大,社会工作职业也是受人尊重的职业。专业社会工作在调解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组织活动,秉承着“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通过积极救助、专业方法和发展性方式,帮助人民满足那些仅凭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求。在面对结构性失衡和社会制度的缺陷引起的社会问题方面,社会工作往往采取批判性态度,注重对这些缺陷和失调进行分析完善,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

  解决我国转型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在其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有:

  一是承担政府部分社会职能,助推新型管理体制的建立。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把原来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剥离出交给社会。这个“社会”,就是交由相当部分的以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接。这种大量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为社会工作承担的结果,改变了政府原来的“越位”角色,促使政府确立公共服务理念,从而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政府全能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一种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良性互动、互相制约的新型管理格局。

  二是倡导先进工作理念,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极强的社会服务活动,其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在这一理念主导下,社会工作者出现在困难的个人、家庭或群众中,并为之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使之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从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与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相比,社会工作理念更能满足社会需要,更加提高管理效果。

  三是凭借专业方法,提供有效的服务。传统的社会管理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在过去乃至今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工作方法有其明显的组织动员与说服性的特点。在注重以人为本,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仅靠这些传统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要。而社会工作方法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宗旨,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主张通过个案或个性化(小组)的方法传递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求,服务人的发展,这就意味着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得到新的升华,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服务也就更加有效。

  第二,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作用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以民为本”、“以人民为本”。社会工作对社会困难群体、弱势群众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群的关怀和服务作为第一任务,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体现了社会的良知、人民的意愿、群众的需求。我国社会工作者身处民生领域的第一线,直接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走出困境,成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生力军。社会工作者经常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甘苦,渡难关,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处处闪耀着“为民服务”、反映群众诉求的专业优势。

  社会工作有两个基本价值基础:一是认为社会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人的尊严以及人人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二是认为社会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对社会中的某些不健康或缺陷,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干预。当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和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就应主动给予帮助,使得这个社会趋向稳定,趋于和谐,趋于完善。可见,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是与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对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

  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组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重大部署,充分认识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第三,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作用还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面前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就社会工作而言,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最大限度”的新要求,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社会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群众利益的功能作用。

  ——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如前所述,我国转型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高发期。如果处理不当,会使矛盾加剧,引发社会不稳定。社会工作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和有需要帮助的人群。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对上述人群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专业化、人性化和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将助人与自助、可爱与可信、科学与人文相统一,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相比其他社会服务更具质量,更赋幸福感,从而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从而理顺群众情绪,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社会危机,维护安康稳定的局面。

  ——扶危帮困,倡导传统美德,是社会工作者的应有职业操守。“扶危帮困”、“出入为友”、“尊老爱幼”、“明廉耻·知荣辱”、“敬业奉献”、“平等互助”……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在社会工作中,是社会工作同工们共同的基本的职业操守。这些职业道德内化为社会工作者自身的素质与修养,践行于为民服务的实务工作之中,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特点。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使能者、调停者和倡导者,又是社会控制者和社会教授者。自尊自信的自我观、平等互助的人际观、忠诚献身的职业观、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使社会工作者成为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倡导者与传播者,对于矫正“社会病”,重塑道德风尚,有着示范和辐射作用。

  ——为民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群,其服务对象中的相当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如青少年问题、老年人问题、妇女儿童问题、家庭暴力问题、残疾人康复问题、犯罪矫正问题、心理不健康问题等等。有效地解决他们的现实困惑和实际问题,使其安居乐业、自救自尊,可以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社会工作为鳏寡孤独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了公平正义,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四,在社区建设中,中国社会工作者功不可没

  我国的社会工作是从社区建设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区建设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社区建设,既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又是一种地域性、综合性的工作。社区,作为一定地域内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既不是一级政府,又不单纯是某一地域,社区建设实际上是该区域内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经验表明,在社区建设中,社区社会工作者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他们是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从事社区工作的专职人员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②是政府、社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起着上下沟通、上传下达的作用,是政府与群众的沟通者。③基层民主政治的参与者。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直接从事基层民主政治的的实践活动,在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社会稳定的维护者。他们在社区中承担着大量群众性工作,包括人口、计生、社区矫正、居民维权、人民调解等几十项具体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⑤精神文明的促进者,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舆论、社会评价、道德规范来规范居民行为,调解居民间关系,通过一些列活动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工作的引入,创立了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构筑了党领导居民自治的新平台,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新路子。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将会不断积累新的经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呈现崭新的面貌。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质是党的社会工作,是党和政府主导的直接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工作。它秉承“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以及有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它根植于中国民众的社会需求之中,立足于“本土”的现实与发展变化。建立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社会工作,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支持,需要充分发挥广大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作用,并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专业素质与本领,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作者单位:珠海市民政局 林  涛) 

  

 

 
 
珠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技术支持:市信息化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12046471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404号